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烧伤外科医学职称正高2024历年考试真题试卷(H5),更多烧伤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烧伤外科医学职称正高2024历年考试真题试卷(H5),更多烧伤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肝气犯胃胃痛主症的是( )
  A. 胃脘胀痛,连及胁肋 
  B. 痛处游移不定 
  C. 嗳腐吞酸 
  D. 食后胀甚,按之稍舒 
  E. 脉弦 
 
3. [多选题]哪些临床检测指标能够更准确、及时反映组织缺氧的情况
  A. 动脉血压 
  B. 动脉血气分析 
  C. 血乳酸指标 
  D. 胃肠黏膜pH 
  E. 中心静脉压 
 
4. [多选题]寒热往来常见于( )
  A. 少阴病 
  B. 少阳病 
  C. 半表半里证 
  D. 疟疾病 
  E. 阳明病 
 
5.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气血两虚型眩晕还应具有的症状有( )
  A. 腰膝酸软 
  B. 面色苍白 
  C. 气短懒言 
  D. 急躁易怒 
  E. 神疲纳减 
 
6. [多选题]关于大面积烧伤后早期喂养的目的哪些是正确的
  A. 可早期提供足够能量 
  B. 可保护胃黏膜减轻肠道黏膜萎缩 
  C. 可降低肠道细菌毒素移位 
  D. 可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危险 
  E. 可降低烧伤后的细胞代谢 
 
7. [单选题]热痹的治法是( )
  A. 清热通络,疏风祛湿 
  B. 清热解毒,养阴除痹 
  C. 清热化湿,凉血除痹 
  D. 祛风化湿,通络除痹 
  E.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8. [多选题]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是
  A. QRS>0.12s 
  B. P′-R>0.12s 
  C. P&039;波提前出现 
  D. 代偿间期不完全 
  E.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无提前出现的P&039;波 
 
9. [单选题]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的是( )
  A. 络脉 
  B. 孙络 
  C. 浮络 
  D. 别络 
  E. 经脉 
 
10. [多选题]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各种眼病时,可选用的耳穴有( )
  A. 目1 
  B. 眼 
  C. 肝 
  D. 耳尖 
  E. 目2 
 
11.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作为阳经循行于( )
  A. 身侧边 
  B. 身前 
  C. 身后 
  D. 足阳明胃经内侧 
  E. 足太阳膀胱经内侧 
 
12. [多选题]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
  A. 禁食 
  B. 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 
  C. 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 
  D. 胃内应用止血药 
  E. 手术治疗 
 
13. [单选题]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亏虚的现象,称为( )
  A. 阴损及阳 
  B. 阴阳互损 
  C. 阴阳协调 
  D. 阴阳转化 
  E. 阳损及阴 
 
14.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15. [多选题]可起尿糖假阳性的是
  A. 异烟肼、链霉素 
  B. 肌酐、尿酸 
  C. 水杨酸 
  D. 葡萄糖醛酸 
  E. 阿司匹林 
 
16. [多选题]舌赤肿胀而苔黄,多由于( )
  A. 热毒壅盛 
  B. 心脾有热 
  C. 心脾两虚 
  D. 中毒 
  E. 脾胃湿热 
 
17. [多选题]下述哪些表现预示电击伤后肢体损害严重
  A. 触之发硬 
  B. 伤肢轻或中度水肿 
  C. 被动运动时疼痛 
  D. 主动运动时疼痛 
  E. 扪触不到动脉搏动 
 
18. [多选题]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是( )
  A. 先深后浅 
  B. 重插轻提 
  C. 提插幅度大 
  D. 提插频率慢 
  E. 提插幅度小 
 
19. [多选题]有关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正确的是 ( )
  A. 胶体液和晶体液之比一般为0.5:1 
  B. 维持尿量不少于每小时30ml 
  C. 有血红蛋白尿时 要碱化尿液 
  D. 晶体液最好选用等渗盐水 
  E. 有电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时,补液量要适当增加 
 
20. [单选题]血淋辨证属虚者,其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
  A. 小蓟饮子 
  B. 知柏地黄丸 
  C. 导赤散 
  D. 茜根散 
  E. 二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