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妇科学高级职称(正高)2025冲刺密卷正确答案(L5)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5-05-05   [手机版]    

中医妇科学高级职称(正高)2025冲刺密卷正确答案(L5)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高级职称(正高)2025冲刺密卷正确答案(L5),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的基本治疗大法是( )

A. 上燥治气
B. 中燥增液
C. 上燥治肺
D. 下燥治血
E. 中燥治胃


2. [多选题]下列经络中,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最大的是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肾经


3. [单选题]《营卫生会》所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的意思是

A. 营气不足,卫气内争
B. 营弱卫强,卫气内争
C. 卫气郁而化热,煎熬营阴
D. 营卫不足,卫气内争
E. 以上均不是


4. [单选题]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阳明蓄血证

A. 如狂
B. 发狂
C. 谵语
D. 喜忘
E. 独语如见鬼状


5. [单选题]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治疗的先后缓急是

A. 先活血止痛,后温化寒湿
B. 先温中补虚,后养血通络
C. 先和解少阳,后温中补虚
D. 先温中补虚,后和解少阳
E. 以上都不是


6. [多选题]气血虚弱型闭经,可选用

A. 归肾丸
B. 人参滋血汤
C. 八珍汤
D. 当归地黄饮
E. 圣愈汤


7. [单选题]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

A. 温阳散寒,健脾燥湿
B. 温补肾阳,利水退黄
C.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D. 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E. 健脾和胃,行气利水


8. [多选题]下列属不可攻的是( )

A.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B. 伤寒呕多
C. 阳明病,面合色赤
D. 阳明病,心下硬满
E. 阳明病,发热,汗多


9. [多选题]金银花与连翘均可用治

A. 外感风热
B. 温病初起
C. 热入营血
D. 痈肿疔疮
E. 惊风抽搐


10.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病所属的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 [多选题]调治冲任督带是施治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相应治法包括

A. 健脾束带
B. 扶阳温督
C. 清泄冲任
D. 疏通冲任
E. 和胃降冲


12. [多选题]解放后,由于中西医共同努力,妇产科取得成绩有

A. 针灸纠正胎位
B. 中药引产
C. 中医中药治疗子宫颈癌
D.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
E. 编著《医林改错》


13. [单选题]太阳病下后、微恶寒、胸满、脉促,此时治疗当选用

A. 附子泻心汤
B.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C.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麻杏石甘汤


14. [多选题]导致痰湿闭经的主要原因有

A. 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
B. 经产之时感受风冷寒湿之邪,聚湿生痰
C. 肥人多痰多湿,痰湿变阻
D. 肝气不舒,气血失调
E. 脾阳失运,聚湿成痰


15. [多选题]气虚不摄,冲任不固可致

A. 月经先期
B. 月经过多
C. 月经过少
D. 经期延长
E. 崩漏


16. [单选题]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

A. 溅然微汗出
B. 脉洪大
C. 不恶寒反恶热
D. 舌上燥而渴
E. 谵语


17. [多选题]乌梅丸可以治疗

A. 脏厥证
B. 蛔厥证
C. 寒厥证
D. 厥阴病提纲证
E. 久利


18. [多选题]补骨脂的功效是

A. 固精
B. 缩尿
C. 平喘
D. 止泻
E. 止汗


19. [多选题]莲子、芡实均能

A. 益肾固精
B. 补脾止泻
C. 止带
D. 养心
E. 止咳


20. [多选题]可分泌雌激素的细胞和组织是

A. 颗粒细胞
B. 卵泡内膜细胞
C. 肾上腺皮质
D. 黄体细胞
E. 始基卵泡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d1om5e.html
  • 下一篇:中医妇科卫生正高精选在线题库(L9) 肺热而致的痿证,日中最旺,育阴清热# 平肝潜阳 补益血气、甘温除热# 化瘀清热# 疏风清热发热,谵语 发热,汗出不恶寒,腹满,脉滑而疾#清胃泄热# 平肝潜阳 滋阴降火# 清心泄火 滋阴润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后但热不寒,行则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