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若患者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必须具备的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
A. 眼睑肿胀
B. 眼球突出
C. 眼睑退缩
D. 眼外肌肥大
E. 视力下降
2. [单选题]有关坏死性巩膜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系巩膜外层血管发生闭塞性脉管炎所致
B. 病情发展迅速
C. 一般不合并葡萄膜炎
D. 眼痛明显
E. 炎症病灶处巩膜坏死甚至穿孔
3. [单选题]不属于重度眼外伤的是( )。
A. 眼睑广泛撕脱和缺损
B. 眼睑Ⅱ度烧伤
C. 眼内异物
D. 眼球钝挫伤合并眼内出血
E. 眼球贯通伤
4. [单选题]对Behcet病而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口腔溃疡多持续2周以内
B. 皮肤改变是多种多样的
C. 不发生关节炎
D. 可出现附睾炎
E. 出现生殖器溃疡
5. [单选题]视物变形不应见于( )
A. 视网膜出血
B. 视网膜血管瘤
C. 视网膜脉络膜肿瘤
D. 视网膜寄生虫
E. 青光眼
6. [单选题]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下列哪项检查不一定要做
A. 眼压
B. 前房角
C.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D. 视野
E. 饮水实验
7. [单选题]下列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是
A. 提上睑肌
B. Muller肌
C. 眼轮匝肌
D. 上斜肌
E. 以上都不对
8. [单选题]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 )。
A.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B. 视野
C.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压
D. 暗适应
E. 视网膜电图
9. [单选题]持续作用长达6~8小时的麻醉药是
A. 丁卡因
B. 利多卡因
C. 布比卡因
D. 奥布卡因
E. 普鲁卡因
10. [单选题]属微小RNA病毒
A. EB病毒
B. 肠道病毒70型
C. 腺病毒
D. 巨细胞病毒
E. 单纯疱疹病毒
1.正确答案 :C
解析: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必须具备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眼睑退缩两个必备条件的其中之一,若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则眼睑退缩是必须具备的最有价值的体征。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眼睑退缩也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唯一体征,在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时,还需要甲状腺相关眼病其他眼部体征作为相关的条件。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和眼外肌肥大虽是甲状腺相关眼病重要的体征,但不具有特征性,需要与其他疾病作出鉴别。故正确答案是C。
2.正确答案 :C
解析:坏死性巩膜炎常合并葡萄膜炎。
3.正确答案 :B
解析:该题是基础理论记忆题,备选答案是眼外伤中、重度损伤的临床描述。重伤:包括眼睑广泛撕脱和缺损、眼睑Ⅲ度烧伤、眼球贯通伤、眼内异物、眼球钝挫伤合并眼内出血、眼球Ⅱ度烧伤以上化学伤、辐射伤和眶骨骨折等。眼睑Ⅱ度烧伤属于中度眼外伤。其余为重度眼外伤。
4.正确答案 :C
解析:Behcet眼以外常见病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一般7~10天愈合;反复发作的皮肤结节样红斑;反复发作的生殖器溃疡;反复发作的多关节炎。
5.正确答案 :E
解析:青光眼表现为痛性视力下降。
6.正确答案 :C
解析:UBM对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眼前段肿瘤诊断有意义。
7.正确答案 :A
解析:Muller肌由交感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8.正确答案 :A
解析:检眼镜下未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早期可出现微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扩张等异常荧光形态,故对早期诊断十分有用。
9.正确答案 :C
解析:考生应注意的是,虽然布比卡因持续作用长达6~8小时,但其起始作用慢。临床常用利多卡因与其混合应用,既能维持长时间的麻醉作用,又能快速起效。
10.正确答案 :B
解析:1.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均为微小RNA病毒,具有肠道病毒的生物学及理化特性。
2.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的传染性极强,人群中各年龄组普遍易感,夏秋季易流行,病毒通过手一眼或分泌物传播,导致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3.单纯疱疹病毒有Ⅰ、Ⅱ两型,Ⅰ型病毒易感染腰以上皮肤、黏膜如面、唇、眼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眼病中占87%~98%;对角膜致病发病早,病变较表浅;嗜神经性较弱;对碘苷较敏感;常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上颈神经节;易复发。EB病毒所致的眼病有急性滤泡性结膜炎、钱币状角膜炎、上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泪腺炎、原发性眼干燥症、视神经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肠道病毒70型可导致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以潜伏期短、发病急、暴发流行为特点;腺病毒引起的常见眼病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咽结膜热、非特异性滤泡性结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眼部表现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脱离、色素膜炎、角膜内皮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无眼球、白内障、视盘发育不全或缺损等。以上几种病毒中以单纯疱疹病毒导致的角膜感染最为常见。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dm2m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