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高级职称(副高)考试试题海量练习(B2),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高级职称(副高)考试试题海量练习(B2),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暑温邪在气分阶段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为( )
  A. 首用辛凉 
  B. 继用苦寒 
  C. 再用酸泄酸敛 
  D. 后期益气养阴,清泄余热 
  E. 继用甘寒 
 
2.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
  A. 咯血 
  B. 呕血 
  C. 衄血 
  D. 便血 
  E. 以上都是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崩漏的主证:
  A. 月经周期紊乱 
  B. 色鲜红,有大血块 
  C. 量多如崩 
  D. 日久不止 
  E. 淋漓不尽 
 
4. [单选题]患者少腹硬满,神志狂乱,小便自利,脉沉涩,舌质紫暗,治用
  A. 桃核承气汤 
  B. 抵当汤 
  C. 抵当丸 
  D. 大陷胸汤 
  E. 大承气汤 
 
5. [单选题]小儿囟门高突者,其病因是
  A. 肾精不足 
  B. 气血不足 
  C. 火邪上攻 
  D. 肾气不足 
  E. 脾胃虚弱 
 
6. [单选题]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病机为
  A. 寒饮内停、肺气失宣 
  B. 寒饮郁肺、气机不降 
  C. 寒饮郁肺、邪郁化火 
  D. 外寒内饮、饮重于热 
  E. 外寒内饮、热重于饮 
 
7. [多选题]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
  A.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B.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8. [单选题]产后多长时间阴道流血不尽,可诊为产后恶露不绝( )
  A. 4周 
  B. 6周 
  C. 8周 
  D. 3周 
  E. 2周 
 
9. [单选题]据原文"自利不渴者"属
  A. 少阴病 
  B. 厥阴病 
  C. 太阴病 
  D. 霍乱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柴胡桂枝汤方组成是
  A. 小柴胡汤加桂枝 
  B. 桂枝汤加柴胡 
  C. 大柴胡汤加桂枝 
  D. 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 
  E. 大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 
 
11. [多选题]属于温热类温病的有( )
  A. 风温 
  B. 伏暑 
  C. 暑温 
  D. 秋燥 
  E. 春温 
 
12. [单选题]心下有留饮的特点是
  A. 心下痞坚 
  B. 胁下痛引缺盆 
  C. 满喘咳吐 
  D. 背寒冷如掌大 
  E. 素盛今瘦 
 
13. [单选题]辨别疾病传经与否的依据是
  A. 病程的长短 
  B. 感邪的轻重 
  C. 体质的强弱 
  D. 治疗的当否 
  E. 脉证的变化 
 
14. [单选题]望舌苔的颜色可了解
  A. 病变之寒热 
  B. 脏腑之强弱 
  C. 邪气之深浅 
  D. 气血之盛衰 
  E. 以上均不是 
 
15. [多选题]栝楼瞿麦丸的功效是( )
  A. 温阳散寒 
  B. 通脉化 
  C. 生津止渴 
  D. 生津柔筋 
  E. 利水消肿 
 
16. [单选题]"产后三病"是指:
  A. 痉、昏迷、心悸 
  B. 痉、泄泻、盗汗 
  C. 痉、郁冒、大便难 
  D. 发热、抽搐、大便难 
  E. 发热、郁冒、泄泻 
 
17. [单选题]太阳病下后、微恶寒、胸满、脉促,此时治疗当选用
  A. 附子泻心汤 
  B.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C.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麻杏石甘汤 
 
18. [单选题]水逆证的主要症状是
  A. 脉浮或浮数、微热消渴 
  B.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C. 消渴或烦渴、干呕 
  D. 小便不利、气上冲胸 
  E. 心下痞、少腹满 
 
19. [单选题]患者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易于咯出,胸闷气喘,恶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滑,宜诊为
  A. 风寒犯肺证 
  B. 寒痰阻肺证 
  C. 饮停胸胁证 
  D. 脾肺气虚证 
  E. 肺肾气虚证 
 
20. [单选题]女患者,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大便不实。舌淡,苔白滑,脉沉弱。治疗应选:
  A. 温胞饮 
  B. 当归建中汤 
  C. 牡丹散 
  D. 清热调血汤 
  E. 少腹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