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正高2024真题答案(V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09   [手机版]    

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正高2024真题答案(V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正高2024真题答案(V2),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

A. 虚、冷、血瘀
B. 虚、冷、积食
C. 痰、瘀、结气
D. 寒、湿、血虚
E. 虚、积冷、结气


2. [多选题]下列哪些证候类型可属于中焦病候?( )

A. 湿热困脾
B. 邪结肠腑
C. 邪在少阳
D. 热郁胸膈
E. 胃热亢盛


3. [单选题]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前者辨证的关键是

A. 身热神昏
B. 腹痛便秘
C. 口渴欲饮
D. 舌謇言语不利
E. 手足抽搐


4. [多选题]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

A. 胃热阴虚
B. 热扰胸膈
C. 脾失健运
D. 胃气呆滞
E. 胃虚肠实


5. [单选题]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治用

A. 附子粳米汤
B. 大建中汤
C. 理中汤
D. 赤丸
E. 大黄附子汤


6. [多选题]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首篇除提出治未病外,还提出了( )

A. 虚实必须异治
B. 表里当分缓急
C. 新久治分先后
D. 攻邪当随其所得
E. 表里双解


7. [单选题]下列何方配伍了相反的药物

A. 十枣汤
B. 大黄甘遂汤
C. 木防己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E. 甘遂半夏汤


8.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的诊脉纲要包括( )

A. 诊法常以平旦
B.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C. 脉象主病规律
D. 脉与四时相合
E. 诊脉独取寸口


9. [多选题]常需与小儿癫痫相鉴别的非癫痫性发作疾病包括以下哪几种

A. 习惯性阴部摩擦
B. 夜惊
C. 晕厥
D. 屏气发作
E. 失张性发作


10. [多选题]肺痈与肺痿的鉴别主要有哪些症状( )

A. 胸痛与不痛
B. 吐浊唾与涎沫
C. 脉数实与虚数
D. 息粗与息微
E. 咳嗽与不咳


11. [单选题]据《金匮要略》原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 历节
B. 伤寒
C. 风痹
D. 血痹
E. 湿痹


12. [单选题]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苔黄,脉数,下列哪一处方最适宜使用

A. 麻杏甘石汤
B. 葛根芩连汤
C. 调胃承气汤
D. 王氏连朴饮
E. 三石汤


13. [单选题]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 皮毛
B. 血脉
C. 肌肉
D. 筋膜
E. 四肢


14. [单选题]葛根芩连汤证中的下利一证,最确当的病机是

A. 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
B. 湿热下注,大肠气滞
C. 脾胃阳虚,水气内停
D. 表证误下,邪热内结肠胃
E.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15. [多选题]据《素问·评热病论》,下列哪些属于“阴阳交”的症状

A. 汗出辄复热
B. 烦满不解
C. 狂言
D. 不能食
E. 强上冥视


16. [单选题]湿热郁蒸酿痰蒙蔽心包,其病变在

A. 气分
B. 营分
C. 血分
D. 气营
E. 营血


17. [多选题]小建中汤所主治的证候是( )

A. 里急,腹中痛
B. 手足烦热酸痛
C. 咽干口燥
D. 悸、衄、梦失精
E. 呕吐


18.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仲景提出的消渴病病机( )

A. 肺胃热盛
B. 胃热亢盛
C. 肾气亏虚
D. 肝气郁结
E. 湿热下注


19. [单选题]小承气汤方中,大黄的煮法哪项是正确的

A. 与他药同煮
B. 后下
C. 先煮
D. 麻沸汤浸泡
E. 以上都不是


20. [多选题]《素问·热论》所言病在“阳明”的表现有

A. 身热
B. 头项痛
C. 耳聋
D. 目疼而鼻干
E. 不得卧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eprnyo.html
  • 下一篇:(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儿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精选题库(V3) 则病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病机是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中"五邪"是指( )白头翁汤中没有哪味药物呕、吐、哕共同的病机是( )风温热炽阳明主要症状是( )暑温瘥后,痰瘀滞络证,可见(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