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眼科医学副高在线题库加分训练(G4),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岳某,男,56岁。今晨起床后突发腰痛,活动受限,咳嗽则疼痛加重。查:腰部前屈后伸严重受限,腰骶左侧至腰眼处软组织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紧张。针对此病例,应首选下列何穴( )。
  A. 腰阳关 
  B. 腰俞 
  C. 委中 
  D. 肾俞 
  E. 命门 
 
2. [单选题]五色分属于五脏,青色分属的是
  A. 脾 
  B. 肝 
  C. 肾 
  D. 肺 
  E. 心 
 
3. [单选题]李某。患感冒发烧,在治疗中身热逐渐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发热39℃,现口燥渴不解,多汗出,咽微痛,背微恶风寒,脉象洪大,舌红,苔薄黄,治宜用
  A. 白虎加人参汤 
  B. 白虎汤 
  C. 大青龙汤 
  D. 桂枝汤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苍术 
  B. 牛蒡 
  C. 蝉蜕 
  D. 羌活 
  E. 当归 
 
5. [多选题]麦冬的适应证是
  A. 肺阴不足而有燥热之干咳痰粘、劳热咳嗽 
  B.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之口渴咽干纳差呕逆 
  C. 热病津伤,肠燥便秘 
  D. 阴虚有热的心烦不眠 
  E. 热扰心营,身热烦躁,舌绛通便 
 
6. [多选题]尺骨鹰嘴滑囊炎的临床表现包括
  A. 可触及囊样肿物 
  B. 肘外侧疼痛 
  C. X线片无异常表现 
  D. 囊内穿刺可抽出无色透明的黏液或血性液体 
  E. 急性发作期可见皮温增高 
 
7. [单选题]外障引起的眼痛常为,除了:
  A. 涩痛 
  B. 胀痛 
  C. 碜痛 
  D. 磨痛 
  E. 痛如针刺 
 
8. [单选题]患者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形瘦无力,月经量少,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归脾汤 
  B. 四物汤 
  C. 炙甘草汤 
  D. 六味地黄丸 
  E. 四君子汤 
 
9. [单选题]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数为( )
  A. 45个 
  B. 67个 
  C. 44个 
  D. 69个 
  E. 43个 
 
10.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蛔虫、蛲虫证,又善疗小儿疳疾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鹤草芽 
  D. 南瓜子 
  E. 槟榔 
 
11. [单选题]首乌藤的功效是
  A.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B.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C.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D.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E.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12. [单选题]青风内障相当于现代医学之:
  A. 白内障 
  B. 视神经萎缩 
  C. 玻璃体混浊 
  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E. 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3. [单选题]"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 )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A. 不汗出而烦躁 
  B.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C.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D. 恶寒,汗出而喘 
  E. 发烦,目暝 
 
14. [单选题]下面为风牵偏视的临床表现,除了:
  A. 视力骤减 
  B. 眼位偏斜 
  C. 视一为二 
  D. 眼球活动障碍 
  E. 代偿头位 
 
15. [多选题]温病是否传变取决于:( )
  A. 邪气的性质 
  B. 病人体质的强弱 
  C. 治疗是否及时 
  D. 治疗是否恰当 
  E. 病情的轻重 
 
16. [单选题]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者,治疗当用
  A. 肾气丸 
  B. 猪苓汤 
  C. 栝蒌瞿麦丸 
  D. 五苓散 
  E. 以上均不是 
 
17. [单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眼部表现错误的是( )
  A. 可出现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 
  B. 可出现眼睑皮肤萎缩性红斑 
  C. 可出现睫毛秃 
  D. 视乳头可充血水肿 
  E. 视网膜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所致 
 
18. [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EOG记录了视网膜受到刺激后的动作电位 
  B. 图形ERG的改变早于图形VEP 
  C. 图形ERG与神经节细胞活动有关 
  D. ERG记录了眼的静息电位 
  E. 闪光ERG反映整个视网膜功能 
 
19. [单选题]奇经八脉中有其所属腧穴的经脉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阴跷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20. [多选题]斑的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解毒 
  B. 清胃泄热 
  C. 清营泄热 
  D. 凉血化斑 
  E. 透热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