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专家解析(G4),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专家解析(G4),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厥阴病提纲证包括( )
  A. 消渴 
  B.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C. 下利不止 
  D. 心中疼热 
  E. 气上撞心 
 
2. [单选题]患者,女,58岁,心悸不安,胸闷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代,宜首选
  A. 莪术 
  B. 三棱 
  C. 丹参 
  D. 水蛭 
  E. 益母草 
 
3. [多选题]关于艾灸的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
  A. 头面胸部不宜灸 
  B. 大血管处不宜灸 
  C. 孕妇腰骶部不宜灸 
  D. 过饱、过饥,不宜灸 
  E. 一切热病均不宜灸 
 
4. [单选题]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者,多属
  A. 精血不足 
  B. 肾虚或血热 
  C. 血虚受风 
  D. 疳积 
  E. 脾胃虚损 
 
5. [单选题]新翳的主要特征是,除了:
  A. 混浊呈白色 
  B. 表面粗糙 
  C. 边界模糊 
  D. 目赤疼痛 
  E. 边界清晰 
 
6. [多选题]下列可用小承气汤的是( )
  A. 阳明病,热不潮,腹大满不通 
  B. 阳明病,其后发热,大便复硬而少 
  C. 阳明病,汗多,微发热恶寒 
  D. 阳明病,不大便,恐有燥屎 
  E. 阳明病,面合色赤 
 
7. [多选题]伤寒未两感时,第五日的表现有( )
  A. 口渴 
  B. 舌于 
  C. 咽干 
  D. 口燥 
  E. 烦满 
 
8. [单选题]感冒治法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不同,其理论依据为
  A. 因人制宜 
  B. 同病异治 
  C. 异病同治 
  D. 辨病论治 
  E. 同病同治 
 
9. [单选题]《四气调神大论》逆冬季养生之道则“肾气独沉”,其意是
  A. 肾不纳气 
  B. 肾虚下泄 
  C. 水火不济 
  D. 肾阳不足 
  E. 气虚身重 
 
10. [单选题]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哪种原因转属阳明
  A. 发汗太过,损伤津液 
  B. 发汗不彻,邪热入里 
  C. 伤寒未经治疗,燥热转甚 
  D. 燥热之邪,盛于阳明 
  E. 少阳病误汗,利小便,津伤化燥 
 
11. [单选题]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 风痰阻络 
  B. 热扰心神 
  C. 心气大伤 
  D. 心气不足 
  E. 痰火扰心 
 
12. [单选题]身热,神志昏愦,倦卧,汗多气短,脉细无力,首选方是
  A. 菖蒲郁金汤合生脉散 
  B. 苏合香丸合生脉散 
  C. 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 
  D. 大定风珠 
  E. 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 
 
13. [单选题]清燥救肺汤中体现"损其肺气,益其气"的药物是
  A. 人参、甘草 
  B. 麦冬 
  C. 人参、阿胶 
  D. 甘草、桑叶 
  E. 甘草、胡麻仁 
 
14. [单选题]既能降气行水化痰,又能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 旋覆花 
  B. 白前 
  C. 竹茹 
  D. 竹沥 
  E. 天竺黄 
 
15. [单选题]滑脉的临床意义一般应除外下列何项
  A. 血瘀 
  B. 食积 
  C. 实热 
  D. 孕脉 
  E. 痰湿 
 
16. [多选题]孙思邈对眼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备急千金要方》 
  B. 《千金翼方》 
  C. 《银海精微》 
  D. 《外台秘要》 
  E. 《秘传眼科龙木论》 
 
17. [多选题]《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暝"的主要机理是( )
  A. 气血衰 
  B.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C. 肌肉枯,气道清 
  D. 五脏之气相搏 
  E.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18. [单选题]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A. 散脉 
  B. 芤脉 
  C. 革脉 
  D. 动脉 
  E. 洪脉 
 
19. [多选题]眼内出血常因于
  A. 风邪外束,气血阻滞目中脉络 
  B. 脾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 
  C. 肝郁久化火,气火上逆,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D. 先天禀赋不足与年老体衰,致血不循常道而外溢 
  E. 阳虚不能温化水湿,脉络失养,水湿上泛致血随水液渗于脉外 
 
20. [单选题]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时眼底后极部与赤道部的分界标志是
  A. 睫状后短神经 
  B. 睫状后长神经 
  C. 睫状前动脉 
  D. 涡静脉壶腹 
  E. 黄斑区血管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