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精神病卫生职称副高在线题库精选(A1),更多精神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2. [单选题]首先取消躁狂症反复发作的诊断,规定出现此类发作即改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A. ICD-10
B. RDC
C. DSM-Ⅲ
D. DSM-Ⅳ
E. CCMD-2
3. [多选题]生物反馈治疗
A. 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借助仪器可了解自身生理活动的变化
C. 主要用于健身或增强体质
D. 可适用于各类精神障碍患者
E. 情绪障碍及某些心身疾病
4.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
A.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C. 调和诸药药性
D. 针对某些症状发挥作用
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5. [单选题]训练孤独症患儿最常用的强化行为方法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替代行为区分强化
D. 相互抵制区分强化
E. 塑造和串联
6. [单选题]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首位的精神障碍是
A. 酒依赖
B. 双相情感障碍
C. 药物依赖
D. 精神分裂症
E. 单相抑郁
7. [单选题]____是青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
A. 自我评价的发展
B. 自我概念的发展
C. 独立意识的发展
D.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E. 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8. [单选题]电痉挛治疗的适应证除外
A. 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
B. 具有急性病程、分裂情感性症状或紧张症表现的精神分裂症
C. 伴有兴奋、躁动、易激惹的躁狂发作
D.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的焦虑性神经症
E. 伴有忧郁的重度抑郁症,特别是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
9. [单选题]有关患者出现低血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是由于血糖过低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B. 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C. 意识障碍的水平与血糖浓度正相关,因此血糖可以作为昏迷程度的标准
D. 可出现醉酒状态
E. 脑功能受损从皮层逐渐向下累及皮层下组织
10. [多选题]紧张症 (catatonia)包括以下症状
A. 违拗症
B. 焦虑
C. 坐立不安
D. 缄默症
E. 持续言语
11. [单选题]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 )
A. 肺
B. 肝胆
C. 脾胃
D. 肾
E. 心
12. [单选题]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 感觉与知觉
B. 客观现实
C. 认知过程
D. 反映活动
E. 想象
13. [单选题]改良电痉挛治疗中肌松剂氯琥珀胆碱的剂量是
A. 0.8~1.0mg/kg
B. 1.0~1.5mg/kg
C. 1.5~2.0mg/kg
D. 2.0~2.5mg/kg
E. 2.5~3.0mg/kg
14. [多选题]自杀的高危人群包括
A.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B. 有家族自杀史者
C. 已婚女性
D. 工人
E. 单身居住者
15. [单选题]一65岁的老年男性病人,因颅脑外伤入院。近4天来每天在夜间出现行为异常,不肯进自己的病房,说房间的地板上有老鼠,天花板上有蜘蛛,表情恐惧,言语令人费解;白天则较安静,对夜间行为难以回忆,日常生活起居需协助。颅脑CT示:顶叶片状出血灶。则目前应考虑该患者目前处于 ( )
A. 焦虑状态
B. 痴呆状态
C. 躁狂状态
D. 抑郁状态
E. 谵妄状态
16. [单选题]关于恐怖症的病因假说,正确的是
A. 家系对照研究提示与遗传无关
B.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与童年俄底蒲斯情节未解决的冲突有关
C. 行为主义者认为属于一种本能的反射性行为
D. 神经生化研究显示与P物质密切相关
E. 神经内分泌研究显示β内啡肽分泌减少
17. [多选题]评估人格障碍采取的指标是
A. 统计性
B. 生物学
C. 治疗反应
D. 社会性
E. 思维逻辑
18. [多选题]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最多见于( )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19. [单选题]男性,35岁,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前被害妄想突出,并有明显的伤人、毁物行为。住院治疗3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该患者出院后表现出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缺乏信心,悲观,有焦虑抑郁情绪。此时患者
A. 有可能出现自杀观念和致死性自杀行为
B. 不可能出现自杀企图
C. 有可能出现轻生观念,但不会出现自杀行为
D. 有可能出现自杀行为,但仅仅是为了引起关注
E. 不会考虑与自杀有关的问题
20. [多选题]关于意志减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意志活动减少
B. 是指遇事犹豫不决反复考虑
C. 常与情感淡漠或情绪低落有关
D. 常见于抑郁症
E. 常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