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精神病副高考试试题(A2),更多精神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精神病副高考试试题(A2),更多精神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裂纹舌形成多由于( )
  A. 血虚 
  B. 热盛伤阴 
  C. 阴虚火旺 
  D. 血瘀 
  E. 气滞 
 
2. [多选题]十宣穴点刺出血所治的病证是( )
  A. 高热 
  B. 昏迷 
  C. 咽喉肿痛 
  D. 中暑 
  E. 泄泻 
 
3. [单选题]在心理治疗方法中,治疗的目标不限于消除症状,而在于重建人格,这属于
  A.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行为治疗 
  D. 认知治疗 
  E. 催眠治疗 
 
4. [单选题]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 )
  A. 心、肝、脾 
  B. 心、肺、脾 
  C. 心、肝、肾 
  D. 心、肺、肝 
  E. 肺、脾、肾 
 
5. [单选题]下列属于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的是
  A. 度洛西汀 
  B. 米氮平 
  C. 艾司西酞普兰 
  D. 帕罗西汀 
  E. 曲唑酮 
 
6. [单选题]思维的主要过程是指
  A.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B. 感觉、知觉、想象、分析、比较 
  C. 感觉、记忆、综合、分析、概况 
  D. 分析、综合、概括、记忆、想象 
  E. 感知、记忆、分析、抽象、概括 
 
7. [单选题]根据1982年Roy等人的研究,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杀的比例为
  A. 15% 
  B. 20% 
  C. 30% 
  D. 35% 
  E. 40% 
 
8.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 胰岛素休克治疗 
  B.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C.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D. 镇静催眠药治疗 
  E. 电休克 
 
9. [多选题]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
  A. 血热 
  B. 肾虚 
  C. 血瘀 
  D. 气虚 
  E. 肝郁 
 
10. [单选题]有关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特征,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
  A. 个性改变不明显 
  B. 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史 
  C. 进行性智能减退,很快进入严重痴呆 
  D. 情感脆弱,易出现强制性哭笑 
  E. 病情呈波动或阶梯状恶化 
 
11. [多选题]下列脏腑中,主要与淋证的发生有关的是( )
  A. 肝 
  B. 脾 
  C. 肾 
  D. 胱 
  E. 小肠 
 
12. [多选题]关于意志减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意志活动减少 
  B. 是指遇事犹豫不决反复考虑 
  C. 常与情感淡漠或情绪低落有关 
  D. 常见于抑郁症 
  E. 常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13. [单选题]中医学辨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 )
  A. 气血津液辨证 
  B. 卫气营血辨证 
  C. 八纲辨证 
  D. 脏腑辨证 
  E. 六经辨证 
 
14. [多选题]关于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正确的是
  A. 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 
  B. 对症、小剂量、短疗程的药物治疗 
  C. 环境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是有益的 
  D. 早期介入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 
  E. 后期引入行为矫正治疗 
 
1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精神活性物质的是
  A. 大麻 
  B. 烟草 
  C. 苯丙胺 
  D. 米氮平 
  E. 乙醇 
 
16. [多选题]属于温里剂的是( )
  A. 理中丸 
  B. 小建中汤 
  C. 四逆汤 
  D. 阳和汤 
  E. 当归四逆汤 
 
17. [单选题]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关系应是 ( )
  A. 朋友关系 
  B. 职业性关系 
  C. 亲密无间的关系 
  D. 相互促进的关系 
  E. 盈利关系 
 
18. [多选题]以下属于行为治疗的有
  A. 厌恶疗法 
  B. 领悟治疗 
  C. 精神分析 
  D. 冲击治疗 
  E. 系统脱敏治疗 
 
19. [单选题]女,4岁,1岁以前生长发育正常。后逐渐出现头部生长减慢,手部运动不灵活,刻板的手指活动,无法和周围的人交流,不能行走,智力倒退,生活完全需要他人协助,时有抽搐。患者可能属于
  A. 儿童孤独症 
  B. Rett综合征 
  C.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D.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E. 癫痫 
 
20. [多选题]错构常见于
  A. 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 
  B. 躁狂症 
  C.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D. 抑郁症 
  E. 反应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