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管理卫生副高真题部分答案(O7),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不应采取下列哪条措施( )
A. 设计时,制定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B. 设计时,进行个体或频数配比设计
C. 配比时,选择尽可能多的条件加以匹配
D. 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E. 分析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 [单选题]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与
A. 疾病和康复有关的行为
B. 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 预防和控制有关的行为
D. 促进健康有关的行为
E. 危害健康有关的行为
3. [单选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
A.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B.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C.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D.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E. 由提供适宜卫生技术服务扩大到提供高精尖技术服务
4. [单选题]测量在疾病和治疗影响下的行为改变和角色功能表现是:( )
A. 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
B. 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
C. 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
D. 疾病影响量表
E. 特异性量表
5. [单选题]据"现时"各年龄组死亡率,计算一系列描述生命过程的寿命表称为( )
A. 寿命表
B. 定群寿命表
C. 现时寿命表
D. 完全寿命表
E. 是寿命表的一种指标,不能反映实际健康状况
6. [单选题]AIDS窗口期是指( )
A. 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并具有感染性,但血清中尚不能检测到HIV抗体
B. 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但尚无任何临床表现
C. 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但尚无传染性
D. 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但无感染性,血清中也不能检测到HIV抗体
E. 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在血清中也能检测到HIV抗体
7. [单选题]以下哪种属于资源分配适宜( )
A. 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资源不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
B. 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C. 资源充分,医疗服务需要低,卫生服务利用充分
D. 资源充足,利用良好,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三者之间保持平衡
E. 卫生服务需要量低,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低,卫生资源投入过度
8. [多选题]香砂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有( )
A. 党参、白术
B. 茯苓、甘草
C. 半夏、陈皮
D. 木香、砂仁
E. 生姜、大枣
9. [多选题]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
A. 滋阴养血
B. 补心安神
C. 健脾益气
D. 滋补心阴
E. 滋补肾阴
10. [单选题]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
A. 使大的率变小
B. 使小的率变大
C. 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 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 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11. [单选题]以下哪项属于不良疾病行为( )
A. A型行为
B. 预警行为
C. 讳疾忌医
D. 遵医行为
E. 求医行为
12. [多选题]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体现为( )
A. 相生相克
B. 克中有生
C. 生中有克
D. 生克制化
E. 相乘相侮
13. [单选题]用甲人群作为标准,对乙人群进行标化,标准化死亡比的计算公式是( )
A. 乙人群实际死亡数/甲人群死亡专率×乙人群的观察人数
B. 乙人群实际死亡数×甲人群死亡专率/乙人群的观察人数
C. 甲人群死亡专率×乙人群的观察人数/乙人群实际死亡数
D. 乙人群实际死亡数/甲人群预期人数
E. 甲人群预期死亡数/乙人群实际死亡数
14. [多选题]经络的生理功能是( )
A. 调节机能平衡
B. 感应传导
C.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 沟通表里上下
E. 联系脏腑器官
15.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人际传播的特点
A. 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群
B. 是全身心的传播
C. 是全息传播
D. 以个体化信息为主
E. 交流充分,反馈及时
16. [单选题]反应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 )
A. 阴性预测值
B. 阳性预测值
C. 误诊率
D. 漏诊率
E. 特异度
17. [多选题]卫生保健公平的组成部分包括( )
A. 卫生筹资的公平
B. 卫生服务供给的公平
C. 卫生服务需要的公平
D. 卫生服务需求的公平
E. 健康产品的公平
18. [多选题]在老年社区保健中卫生服务的照顾范围应该是( )
A. 临终关怀照顾
B. 少医疗性照顾
C. 照顾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D. 游乐型照顾
E. 多预防性照顾
19. [单选题]下列偏倚不可能在Meta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是( )
A. 发表偏倚
B. 奈曼偏倚
C. 英语偏倚
D. 文献库偏倚
E. 多次发表偏倚
20. [多选题]艾灸的适应证包括( )
A. 阳虚
B. 气虚
C. 痹病
D. 痰饮
E. 久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