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卫生专业技术中级历年真题试卷(G2),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相同的有
A. 光源
B. 物镜
C. 目镜
D. 滤板
E. 聚光器
2. [单选题]血浆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是
A. 60~80g/L
B. 35~50g/L
C. <500mg/L
D. 50~60g/L
E. <35g/L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阴道毛滴虫的特点
A. 大小与白细胞相同
B. 呈梨形,前端有4根鞭毛
C. 寄生于阴道的致病性原虫
D. 生长的最适pH为5.5~6.0
E. 适宜温度为25~42℃
4. [单选题]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量多,内含黏液片块,脓细胞少见,应注意查找
A. 巨噬细胞
B. 真菌
C. 癌细胞
D. 阿米巴滋养体
E. 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
5. [单选题]下列可使K-B法抑制圈直径扩大的因素是
A. 测量时未经过纸片中心
B. 接种细菌浓度为1麦氏比浊
C. 孵育时间36小时
D. 药敏纸片失效
E. 培养基厚度为3mm
6. [单选题]下列血培养系统中哪一种既可检测普通细菌又可以检测分枝杆菌
A. BACTEC9240
B. Bact/Alert3D
C. BACTEC960
D. VITEK
E. Miccroscan
7. [单选题]梅毒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单核细胞
8. [单选题]关于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不正确的是
A. 一般平板培养基2~8℃可保存1~2周
B. 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进行灭菌效果检测
C. MH平板的厚度应为4mm,其他平板厚度一般为3mm,斜面培养基长度不超过试管2/3
D. 第一批新配制(或新购入)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E. 一般市售培养基的配制可不测其pH
9. [单选题]血清铁减低见于下列何种贫血
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生长曲线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
A. 生长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的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而成的一条曲线
B. 生长曲线可分为4期,即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期
C. 生长曲线对研究工作及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D. 典型生长曲线可根据细菌在体内的生长特点而绘制
E. 细菌在体内的生长曲线与其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有差异
11. [单选题]细菌经革兰染色,结果是
A. 革兰阳性菌为红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
B. 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蓝色
C. 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
D. 革兰阳性菌为蓝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
E. 革兰阳性菌为蓝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
12. [单选题]如果标本中存在NaN可能会导致
A. 假阴性
B. 假阳性
C. 灵敏度增加
D. 特异性增加
E. 临界值下降
13. [单选题]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
A. 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黏附
B. 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黏附
C.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
D. 血小板与诱导剂之间的结合
E. 血小板与钙离子之间的结合
14. [单选题]免疫金制备时通常用到的高分子稳定剂有
A. 葡聚糖
B. PEG2000
C. 明胶
D. BSA
E. 以上都是
15. [单选题]下列有关化学发光错误的说法是
A. 化学发光是指伴随着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B. 化学发光与荧光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相同
C. 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D. 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E. 化学发光必须提供足够的化学能
16. [单选题]关于DI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不能截然分开
B.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C. DIC是一种凝血障碍性疾病
D. 急性早期常见的是血液呈高凝状态
E. 急性DIC如不及时抢救预后严重
17. [单选题]遗传性很不稳定的病毒是
A. 麻疹病毒
B. 牛痘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流感病毒
E. 以上均稳定
18. [单选题]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的90%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μ)的范围应该是( )
A. -1.645~+1.645
B. 0~+1.645
C. 0~+1.282
D. -1.282~+1.282
E. -1.735~+1.735
19.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
A.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 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C. 异常血红蛋白病
D. G-6-PD缺乏
E. 丙酮酸激酶缺乏
20. [单选题]温氏法血细胞比容测定时应读取哪一层细胞高度的毫米数
A. 血小板层
B. 白细胞层
C. 有核红细胞层
D. 还原红细胞层
E. 带氧红细胞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