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内科护理医学(中级)免费在线题库(N4),更多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内科护理医学(中级)免费在线题库(N4),更多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大量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
  A. 1.5g 
  B. 2.5g 
  C. 3.5g 
  D. 4.5g 
  E. 5.5g 
 
2. [单选题]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取半卧位或卧位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保持口鼻腔清洁 
  D. 摄入足够热量 
  E. 一律给予氧气吸入 
 
3. [单选题]在高血压病发病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
  A. 水钠潴留 
  B.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 
  C. 胰岛素抵抗 
  D.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E.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 
 
4. [单选题]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中或近距离接触病人时需
  A. 戴外科口罩 
  B. 戴医用防护口罩 
  C. 穿隔离衣 
  D. 戴一次性手套 
  E. 戴防护镜 
 
5. [单选题]以下人类行为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性 
  B. 计划性 
  C. 普遍性 
  D. 差异性 
  E. 可塑性 
 
6. [单选题]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相比,早期突出的表现为
  A. 贫血 
  B. 黏膜溃疡 
  C. 出血与感染 
  D. 乏力 
  E. 食欲减退 
 
7. [单选题]风湿活动的正确判断指标是
  A. 血沉慢 
  B. 血小板减少 
  C. 黏蛋白降低 
  D. C-反应蛋白增多 
  E. 血浆白蛋白增高 
 
8. [单选题]某院高于病房收治病种繁杂,但是护理人力比较充足,70%的护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工作年限均在5~8年以上,该病房适合采用的护理工作方式为
  A. 个案护理 
  B. 功能制护理 
  C. 小组护理 
  D. 责任制护理 
  E. 综合护理 
 
9. [单选题]双人三班制排班方式的突出缺点是
  A. 适用于专科性强的病区 
  B. 上班和休息时间集中 
  C. 便于分工协作 
  D. 利于新护士成长 
  E. 浪费人力 
 
10. [单选题]肝硬化患者代偿期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 皮肤色素沉着 
  B. 不规则低热 
  C. 乏力、食欲减退 
  D. 巩膜黄染 
  E. 脾功能亢进 
 
11. [单选题]患者男性,50岁,因胸痛就诊,诊断为心绞痛。发生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是
  A. 主动脉瓣狭窄 
  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 心动过速 
  D. 心动过缓 
  E. 冠脉管腔狭窄和痉挛 
 
12. [单选题]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耐
  A. 甲氧西林 
  B. 万古霉素 
  C. 氯霉素 
  D. 利福平 
  E. 头孢唑啉 
 
13. [单选题]门诊体检患者,28岁,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糖原增多,阴道酸度增强。护士判断其子宫内膜处于
  A. 月经期 
  B. 增生期 
  C. 分泌期 
  D. 修复期 
  E. 排卵期 
 
14. [单选题]临床上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15. [单选题]一小孩只会说短句,能跑,会折纸,能与小朋友做交往游戏,其最可能的年龄是
  A. 2岁 
  B. 1岁 
  C. 7岁 
  D. 6岁 
  E. 4岁 
 
16. [单选题]引起肺组织密度降低的因素有( )
  A. 渗出 
  B. 增殖 
  C. 空洞 
  D. 钙化 
  E. 肿块 
 
17. [单选题]关于围生医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围生期是指产前到产时的一段时间 
  B. 我国将妊娠满28周至42周作为围生期 
  C. 围生儿是指围生期内的胎儿和新生儿(体重2500g以上) 
  D. 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缺氧、早产、畸形、感染和产伤 
  E. 围生期保健内容指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保健管理 
 
18. [单选题]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 )
  A. 潮气量 
  B. 每分通气量 
  C. 肺泡通气量 
  D. 最大通气量 
  E. 肺活量 
 
19. [单选题]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 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表皮葡萄球菌 
  E. 革兰阴性杆菌 
 
20. [单选题]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 肝肾损害 
  B. 耳毒性 
  C. 二重感染 
  D. 过敏反应 
  E. 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