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学副高卫真题试卷(I8),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学副高卫真题试卷(I8),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距齿线8cm以上直肠恶性肿瘤虽有远处转移,但全身情况较好,肿瘤能切除者,宜采用
  A. Mile&039;s术 
  B. Hartmann术 
  C. Dixon术 
  D. Bacon术 
  E. Parks术 
 
2. [多选题]猪肤汤证可见( )
  A. 胸满 
  B. 下利 
  C. 咽痛 
  D. 心烦 
  E. 咽中伤,生疮 
 
3. [多选题]蜂蜜的功效是
  A. 补中、缓急 
  B. 润肺止咳 
  C. 解毒 
  D. 润肠通便 
  E. 调和药性 
 
4. [单选题]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其病机属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内阻 
  C. 肝经气血郁滞 
  D. 水停胸胁 
  E. 饮阻胸膈 
 
5.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五脏之气的充盛 
  B. 天癸的形成 
  C. 水谷的摄入 
  D. 肾气的充盛 
  E. 三焦的气化 
 
6. [单选题]石决明的药用部分是
  A. 全草 
  B. 贝壳 
  C. 树脂 
  D. 孢子 
  E. 种子 
 
7. [单选题]肉豆蔻的功效是
  A.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B. 固精止遗,温中止呕 
  C.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D. 固精止带,祛风散寒 
  E.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8. [单选题]肛管直肠环的组成是:
  A. 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提肛肌 
  B. 内括约肌下缘、外括约肌浅部、深部、提肛肌 
  C. 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 
  D. 内括约肌下缘、外括约肌浅部、深部,耻骨直肠肌 
  E. 内括约肌下缘、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 
 
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牛蒡子的功效
  A. 疏散风热 
  B. 透疹利咽 
  C. 解毒消肿 
  D. 宣肺祛痰 
  E. 明目退翳 
 
10. [单选题]最近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97%以上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不超过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E. 5cm 
 
11. [单选题]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
  A. 中风 
  B. 伤寒 
  C. 温病 
  D. 风温 
  E. 湿温 
 
12. [单选题]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
  A. 表证及气血阻滞证 
  B. 呕吐呃逆 
  C. 久泻久痢 
  D. 瘰疬、瘿瘤、痰核 
  E. 大便燥结 
 
13. [单选题]《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 患病之因 
  B. 精神魂魄之存亡 
  C. 病者的体质 
  D. 病之虚实 
  E. 以上都是 
 
1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首乌的适应证
  A. 血虚之头昏目眩,萎黄无力 
  B. 血虚萎黄,失眠健忘 
  C. 肝肾精血亏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D. 体虚久疟,痈疽,瘰疬 
  E. 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 
 
15. [单选题]我国对痔的记载始见于:( )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两晋时期 
  E. 隋唐时期 
 
16. [单选题]有甲、乙两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56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64ml,两患者的射血分数
  A. 相等 
  B. 甲患者高于乙患者 
  C. 乙患者高于甲患者 
  D. 无法判断 
  E. 均低于正常 
 
17.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 )
  A. 薏苡附子散 
  B. 乌头赤石脂丸 
  C. 四逆汤 
  D. 桂枝附子汤 
  E. 通脉四逆汤 
 
18. [多选题]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是( )
  A. 明确病变深浅层次 
  B. 确定证候类型 
  C. 分析病机 
  D. 观察病邪感受的途径 
  E. 为确定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19. [多选题]蒲公英可用于治疗
  A. 乳痈 
  B. 疔毒 
  C. 肺痈 
  D. 湿热黄疸 
  E. 热淋 
 
20. [单选题]合欢皮的功效是
  A. 清心安神 
  B. 潜阳安神 
  C. 补气安神 
  D. 解郁安神 
  E. 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