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考试宝典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高级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J2),更多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考试宝典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高级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J2),更多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肉品主要的呈味成分( )。
  A. ATP 
  B. ADP 
  C. 肌酸 
  D. 肌酐 
  E. 乙酸 
 
2. [单选题]与泄泻发病密切相关的内因为( )
  A. 肾阳虚衰 
  B. 脾胃虚弱 
  C. 肝脾不和 
  D. 脾肾阳虚 
  E. 心肾不交 
 
3. [多选题]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
  A.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B. 对立是绝对的 
  C. 既可以孤立存在,又可相辅相成 
  D. 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 
  E. 对立是相对的、暂时的 
 
4. [多选题]下列奇穴中善治目疾的有( )
  A. 翳明 
  B. 上明 
  C. 鱼腰 
  D. 太阳 
  E. 球后 
 
5. [单选题]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
  A. 心气不足 
  B. 心阳不振 
  C. 心血不足 
  D. 心血瘀阻 
  E. 心阴不足 
 
6. [单选题]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 )
  A. 痰饮 
  B. 湿热 
  C. 瘀血 
  D. 阴虚 
  E. 虚寒 
 
7. [多选题]必需脂肪酸缺乏对健康的危害包括( )
  A. 生长迟缓 
  B. 生殖障碍 
  C. 皮疹 
  D. 肝脏疾病 
  E. 视觉疾病 
 
8. [多选题]临床上常把成人脚气病分为( )。
  A. 干型 
  B. 湿型 
  C. 混合型 
  D. 脑型 
  E. 心血管疾病 
 
9. [多选题]食品企业厂(场)址应选定在
  A. 污染源的下风向 
  B. 污染源的上风向 
  C. 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D. 污染段水流的下游 
  E. 饮用水源的下游 
 
10. [多选题]属于脉率较快的脉有( )
  A. 数脉 
  B. 促脉 
  C. 濡脉 
  D. 结脉 
  E. 代脉 
 
11. [多选题]短肠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 )。
  A. 急性肠扭转 
  B. 肠系膜血管病变 
  C. 肠套叠 
  D. 肠炎 
  E. 胃痉挛 
 
12. [单选题]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 苦味 
  B. 甘味 
  C. 辛味 
  D. 咸昧 
  E. 酸味 
 
13. [多选题]痛风病人的膳食原则有( )
  A.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B. 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C. 限制蔬菜水果的摄入 
  D. 限制嘌呤的摄入量 
  E. 限制能量和脂肪的摄入 
 
14. [多选题]下列属于公共营养特点的是( )
  A. 宏观性 
  B. 多学科性 
  C. 实践性 
  D. 强制性 
  E. 社会性 
 
15. [多选题]经络在阐述病理方面的作用是( )
  A. 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 
  B. 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C. 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 
  D. 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E. 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 
 
16. [多选题]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
  A. 原发性痛经 
  B. 生理性痛经 
  C. 病理性痛经 
  D. 继发性痛经 
  E. 混合性痛经 
 
17. [多选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1型发病隐匿 
  B. 2型初期大多症状明显 
  C. 1型大多症状明显 
  D. 2型占总发病人群的多数 
  E. 1型占总发病人群的多数 
 
18. [多选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
  A. 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 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C. 食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 
  D. 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 食品中添加了伪造的或禁止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19. [多选题]《食品安全法》规定实施临时控制措施的包括
  A. 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或用具 
  B. 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 
  C. 未造成污染的食品 
  D. 银行账户 
  E. 已造成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0. [多选题]镰刀菌毒素包括
  A.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B. 玉米赤霉烯酮 
  C. 丁烯酸内酯 
  D. 黄曲霉毒素 
  E. 环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