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冲刺密卷详细答案(AI2),更多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冲刺密卷详细答案(AI2),更多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2.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 )
  A. 手、足阳明经 
  B. 手、足太阴经 
  C. 手、足太阳经 
  D. 手、足少阴经 
  E. 手、足少阳经 
 
3. [多选题]DRIs包括的营养水平指标是( )
  A. EAR 
  B. RDA 
  C. RNI 
  D. UL 
  E. AI 
 
4. [多选题]急性铅中毒时,为使患者血中磷酸氢铅转变为磷酸三铅沉积在骨骼中,以缓解铅的急性毒性,应主要供给其成碱性食品,其中应富含( )
  A. 锌 
  B. 铁 
  C. 钙 
  D. 钾 
  E. 钠 
 
5. [多选题]中国使用较多的农药是( )。
  A. 除草剂 
  B. 杀虫剂 
  C. 杀菌剂 
  D. 植物生长调节剂 
  E. 杀鼠剂 
 
6. [多选题]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荆芥、防风 
  B. 羌活、白芷、细辛 
  C. 薄荷 
  D. 川芎 
  E. 甘草 
 
7. [单选题]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症状的是( )
  A. 摄食不足 
  B. 饮食不洁 
  C. 暴饮暴食 
  D. 饮食偏寒偏热 
  E. 饮食五味偏嗜 
 
8. [单选题]某女,30岁,半年前因情志不遂,整天抑郁不乐,渐至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出言无序,时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最佳治法是( )
  A. 理气健脾,镇心涤痰 
  B. 育阴潜阳,镇心安神 
  C.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D. 理气解郁,逐痰安神 
  E. 理气解郁,化瘀安神 
 
9. [多选题]老年人的膳食应多采用( )烹调方法。
  A. 蒸 
  B. 煮 
  C. 炖 
  D. 焯 
  E. 熏 
 
10. [多选题]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 )
  A. 手太阴经 
  B. 足厥阴经 
  C. 足太阴经 
  D. 手少阴经 
  E. 手厥阴经 
 
11. [多选题]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
  A. 足厥阴肝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任脉 
  E. 手阳明大肠经 
 
12. [多选题]含碘丰富的食品有( )
  A. 海带 
  B. 深绿色蔬菜 
  C. 干贝 
  D. 紫菜 
  E. 淡水鱼 
 
13. [多选题]谷类所特有的蛋白质为( )
  A. 谷蛋白 
  B. 球蛋白 
  C. 清蛋白 
  D. 醇溶蛋白 
  E. 酪蛋白 
 
14.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肾虚头痛表现的是( )
  A. 头痛而空 
  B. 腰膝酸软 
  C. 头晕耳鸣 
  D. 心烦易怒 
  E. 恶寒发热 
 
15. [单选题]十二经脉循行于腹部,自内向外的顺序( )
  A. 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B. 足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 
  C. 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D. 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 
  E. 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16. [多选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 
  B.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 
  C.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 
  D.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 
  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 
 
17. [单选题]气阴两伤证的主方是( )
  A. 八珍汤 
  B. 生脉散 
  C. 六味地黄丸 
  D. 四物汤 
  E. 肾气丸 
 
18. [多选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1型发病隐匿 
  B. 2型初期大多症状明显 
  C. 1型大多症状明显 
  D. 2型占总发病人群的多数 
  E. 1型占总发病人群的多数 
 
19. [单选题]牙龈红肿疼痛是因为( )
  A. 心火上炎 
  B. 肝火上炎 
  C. 肾阴不足 
  D. 肾阴涸竭 
  E. 胃火上炎 
 
20. [多选题]口淡多见于( )
  A. 脾胃虚寒 
  B. 水湿内停 
  C. 脾胃湿热 
  D. 肝胆湿热 
  E. 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