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副高2024真题试卷(O0),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我国允许使用和已经制订卫生标准的添加剂共有多少类
A. 八大类
B. 十二大类
C. 十大类
D. 九大类
E. 十一大类
2. [单选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微量有机磷农药,哪一种检测器最灵敏
A. 热导检测器
B.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光离子化检测器
E. 氮磷检测器
3. [单选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时,使用活性炭采样,溶剂解吸法时,通常选用二硫化碳作为溶剂的理由是
A. 二硫化碳可提取完全,其他溶剂不能提取完全
B. 二硫化碳无毒无气味
C. 二硫化碳在FID上响应低,不干扰其他成分峰
D. 二硫化碳沸点低,易汽化
E. 二硫化碳保留时间不与苯、甲苯、二甲苯重叠
4. [单选题]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加入氨基磺酸铵的作用是
A. 除去共存的还原性化合物的干扰
B. 除去共存氧化物的干扰
C. 去除氧化氮干扰,增加显色液稳定性
D. 催化化学反应
E. 去除硫化氢的干扰
5. [单选题]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
A. 0.001g
B. 0.01g
C. 0.000 1g
D. 0.1g
E. 1g
6. [单选题]采用微生物法测定的食物中的维生素PP,主要包括
A. 烟酸
B. 叶酸
C. 烟酰胺
D. 吡哆醇
E. 吡哆醛
7. [单选题]用硝酸银滴定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测水中氯化物时,水样pH的范围应是
A. 7~10
B. 2~4
C. 12以上
D. 10~12
E. 4~6
8. [多选题]DNA样品可通过下列哪些方法进行纯化 ( )
A. 透析
B. 层析
C. 电泳
D. 选择性沉淀
E. PCR
9. [单选题]当络和物的稳定常数符合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才可用于络和滴定
A. 1gk>8
B. 1gk<8
C. 1gk=8
D. 1gk<10
E. 1gk>10
10. [单选题]在强酸强碱滴定中,溶液的浓度愈稀,则
A. 突跃愈小,可任意选择指示剂
B. 突跃愈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少
C. 突跃愈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D.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少
E.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11. [单选题]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旋光仪法,该法是利用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某种碳原子具有旋转偏光振动平面的能力,该碳原子为
A. 对称碳原子
B. 饱和碳原子
C. 氧结合碳原子
D. 不饱和碳原子
E. 不对称碳原子
12. [多选题]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后,能直接引起危害的有机污染物是
A. 油污
B. 表面活性剂
C. 多环芳烃
D. 农药
E. 尿素
13. [单选题]职业卫生空气监测中,要求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在
A. 3%以下
B. 5%以下
C. 10%以下
D. 3%~5%
E. 5%~10%
14. [单选题]在工作场所空气监测中,常用固体吸附剂管采集待测物,影响固体吸附剂穿透容量的因素有
A. 固体吸附剂理化性质,采样流速,空气温度及湿度,被测物的理化性质及浓度
B. 固体吸附剂的用量,被测物性质和浓度
C. 空气中有毒物浓度和采样时间
D. 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气压,气温变化,采样体积的多少
E. 固体吸附剂和待测物的极性
15. [单选题]与吸光系数的大小无关的是
A. 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B. 溶液中溶剂的性质
C. 测量用的波长
D. 测量波长的单色性
E. 测量用比色杯壁的厚度
16. [单选题]测定水中苯并芘时,水样采集后在现场立即萃取最好。若送到实验室萃取,应该用有金属衬里的玻璃瓶装水样,放于暗处低温保存。其他可用的保存方法是
A. 玻璃瓶包黑纸,每份水样包一张黑纸
B. 塑料瓶装水样于冰箱内
C. 玻璃瓶包黑纸装水样
D. 塑料瓶包黑纸装水样
E. 棕色玻璃瓶装水样
17. [单选题]根据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色谱峰的位置,可以
A.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B.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C. 对色谱柱效能进行评价
D. 对检测器灵敏度进行评价
E. 对检测器的紫外线强度进行评价
18. [单选题]国家标准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中规定,采集粉尘用的滤料是
A. 微孔滤膜
B. 定量滤纸
C.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
D. 测尘滤膜(过氯乙烯滤膜)
E. 定性滤纸
19. [单选题]气相色谱仪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温度选择是
A. 与色谱柱温度相同
B. 比色谱柱温度高10℃
C. 比色谱柱温度高50℃并且在100℃以上
D. 在100℃以上
E. 在150℃以上
20. [单选题]启动气相色谱仪的顺序是
A. 开启电源、待柱温、检测器温度,进样口温度到达后,接通氮气、氢气和空气,点火
B. 接通氮气、氢气和空气,再开启电源,升高温度,达到温度后点火
C. 接通氮气后,再开启电源升温,待温度达到后,再接通氢气和空气,点火
D. 开启电源,待柱温达到后,接通氮气、氢气和空气,点火
E. 开启电源后,立即接通氮气、氢气、空气,并点火,等待仪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