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精神病学副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6),更多精神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决定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因素有
A. 生活事件和处境
B. 思想观念及文化传统
C. 遗传素质
D. 教育水平及个人信仰
E. 是否合并其他躯体疾病
2. [单选题]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的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的学者是
A. 罗杰斯
B. 贝克
C. 艾里克森
D. 弗洛伊德
E. 斯金纳
3. [单选题]女性,30岁,某日带孩子去看电影,走到电影院门口发现新种了几棵梧桐树,立即断定这意味着有人要绑架自己的孩子。住院后她解释说:“梧桐就是无童,这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此症状是
A. 特殊意义妄想
B. 病理象征性思维
C. 音联意联
D. 妄想性知觉
E. 被害妄想
4. [单选题]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是
A. 朦胧状态
B. 梦游症
C. 谵妄状态
D. 神游症
E. 嗜睡
5.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经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与人交往时感到不适、紧张和不容易放松,害怕被别人注意,在社交场合和工作时常常表现安静和不敢张扬以免引起别人注意;害怕别人赞成、批评或拒绝,担心自己说什么,别人都会认为是错的;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社交笨拙,没有吸引力。因为害怕批评、得不到赞同或被拒绝,他常常回避明显需要与人接触的工作或学习。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偏执型人格障碍
B. 边缘型人格障碍
C. 强迫型人格障碍
D. 分裂型人格障碍
E. 回避型人格障碍
6. [单选题]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
A. 为阳邪,其性炎热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C. 为阳邪,伤津耗气
D.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 为阳邪,其性炎上
7. [单选题]下列关于抽动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
B. 脑电图重度异常,有高波幅有棘尖波
C. 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
D. 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
E. 行为方式刻板、单调
8. [单选题]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伤害行为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
A. 幻觉妄想
B. 情感障碍
C. 思维逻辑障碍
D. 思维松弛
E. 意识障碍
9. [单选题]标志着社会心理学诞生的两本书籍:一本是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另一本是E.Ross的《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此两书的出版时间是
A. 1879年
B. 1908年
C. 1936年
D. 1963年
E. 1933年
10.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起病形式多为
A. 急性
B. 暴发性
C. 亚急性
D. 缓慢性
E. 亚急性或缓慢性
11. [单选题]男性,22岁,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医生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他答:我来这里没法说,生活困难,现在就代表一句话,院长就这样,所以我来这里了。该患者的症状是
A. 思维散漫
B. 思维破裂
C.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D. 思维不连贯
E. 思维奔逸
12. [单选题]下列对儿童孤独症的描述,哪项不对
A. 喜欢玩耍非玩具性物品
B. 容易分清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C. 固执的要求日常活动程序不变
D. 关注玩具的非主要特征
E. 可有重复刻板动作
13. [单选题]反应性抑郁状态与抑郁症的主要鉴别点,在于前者
A. 睡眠障碍较少见
B. 病前有精神创伤
C. 发病与精神因素在时间上关系密切
D. 临床症状充分反映精神因素的内容
E. 运动抑制不明显
14. [单选题]具有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5. [单选题]阶段性遗忘常见于
A. 脑外伤
B.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C. 精神分裂症
D. 精神发育迟滞
E. 情感性精神障碍
16. [单选题]弦脉的脉象是( )
A. 形直体长
B. 状如波涛
C. 浮而搏指
D. 脉形宽大
E. 脉来绷紧
17. [多选题]以下哪些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特征 ( )
A.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总数正常
B. 脑CT扫描有利于疾病确诊
C. 血和脑脊液IgG可增高
D. 脑电图多呈弥漫性改变或在弥漫性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
E.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18.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中风病机不包括( )
A. 虚
B. 火
C. 积滞
D. 风、痰
E. 气、血
19. [单选题]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症不包括( )
A. 带下过少,甚至全无
B. 烘热汗出,烦热胸闷
C.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D. 小便黄,大便干结
E.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20. [单选题]现代精神科护理模式是
A. 功能制护理模式
B. 责任制护理模式
C. 特殊护理模式
D. 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模式
E. 心理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