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历年考试真题下载(E0),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以下微生物中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A. 细菌 
  B. 病毒 
  C. 螺旋体 
  D. 衣原体 
  E. 真菌 
 
2. [多选题]下列关于抗酸染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抗酸染色将细菌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B. 抗酸染色可作为临床上常规的细菌检查项目 
  C. 抗酸染色可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 
  D. 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检查,即可做出初步鉴定 
  E. 以上均正确 
 
3. [多选题]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正确的方法是
  A. 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 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 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 
  D.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 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4. [多选题]病毒衣壳的功能包括:
  A. 保护内部核酸 
  B. 具有特异抗原性 
  C.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 
  D. 有辅助感染的作用 
  E. 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5. [多选题]巨细胞病毒
  A. 可由免疫抑制剂激活 
  B. 使受染细胞形成巨大细胞 
  C. 感染后可长期带病毒 
  D. 可垂直传播 
  E. 病毒常潜伏在唾液腺、乳腺、白细胞或其他腺体中 
 
6. [多选题]志贺菌引起的菌痢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 大小便失禁 
  B. 腹痛 
  C. 里急后重 
  D. 黏液脓血便 
  E. 发热 
 
7. [多选题]利用微生物的毒力变异制成的活疫苗不包括:
  A. 卡介苗 
  B. 麻疹疫苗 
  C. 流脑疫苗 
  D. 脊髓灰质炎口服疫 
  E. 乙型肝炎疫苗 
 
8. [多选题]下列关于氧化发酵鉴定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应用于非发酵菌的鉴定 
  B. 不可应用于非发酵菌的鉴定 
  C. 可用于全部发酵菌的鉴定 
  D. 不可用于全部发酵菌的鉴定 
  E. 可用于气单胞菌的鉴定 
 
9. [多选题]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正确的是
  A. 能产生外毒素 
  B. 能产生内毒素 
  C. 能产生弹性蛋白 
  D. 能产生绿脓素 
  E. 具有荚膜结构 
 
10. [多选题]G试验不能用于检测的真菌感染有
  A. 曲霉菌 
  B. 念珠菌 
  C. 隐球菌 
  D. 枝顶孢霉 
  E. 毛霉菌 
 
11. [多选题]胞内菌感染的特点中不包括:
  A. 细胞毒性强 
  B. 呈慢性过程 
  C. 常有肉芽肿病变 
  D. 获得性免疫机制主要是体液免疫 
  E. 主要通过病理性免疫损伤而致病 
 
12. [多选题]鉴定白假丝酵母菌的依据是
  A. 在玉米培养基上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B. 在血清中(37℃)三h能形成芽管 
  C. 家兔经静脉感染后能发生广泛性肾脓肿 
  D. 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可长出双相菌落 
  E. 镜检时须同时看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13. [多选题]结核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高,与脂质有关的细菌特性有:
  A. 染色性 
  B. 致病性 
  C. 免疫性 
  D. 抵抗力 
  E. 生长速度 
 
14. [多选题]抗真菌药物有:
  A. 克霉唑 
  B. 氟康唑 
  C. 伊曲康唑 
  D. 制霉菌素 
  E. 万古霉素 
 
15. [多选题]以动物或昆虫为媒介传染给人的病毒有:
  A. 乙型脑炎病毒 
  B. EB病毒 
  C.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 汉坦病毒 
  E. 狂犬病病毒 
 
16. [多选题]微生物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包括
  A. 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B.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C. 试剂、染色液以及抗生素的质量控制 
  D. 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E. 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及室内质量的全面控制 
 
17. [多选题]真菌菌落类型有:
  A. 酵母样菌落 
  B. 酵母型菌落 
  C. 丝状菌落 
  D. 卷发状菌落 
  E. 透明菌落 
 
18. [多选题]布鲁菌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
  A. 节肢动物叮咬 
  B. 眼结膜 
  C. 消化道 
  D. 呼吸道 
  E. 皮肤接触 
 
19. [多选题]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选择培养基有
  A. Baird Parker氏培养基 
  B. SS琼脂培养基 
  C. 察氏琼脂 
  D.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E. 血平板 
 
20. [多选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
  A. 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 重症肝炎 
  D. 肝豆状核变性 
  E. 肝细胞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