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药学医学副高职称易错易混考试试题(R0),更多临床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宣穴主治病症的是( )
A. 昏迷
B. 高热
C. 咽喉肿痛
D. 癫狂
E. 肺气不宣
2. [多选题]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某药品零售企业在员工请假需要调班时,不得由其他岗位人员代为履行职责的岗位有
A. 质量管理岗位
B. 质量验收岗位
C. 处方审核岗位
D. 处方调配岗位
E. 药学服务岗位
3. [多选题]病人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 )
A. 痰饮内停
B. 湿热内蕴
C. 热入营血
D. 阳气虚弱
E. 瘀血内阻
4. [单选题]患者女性,65岁,因“急性脑梗死”来诊。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住院期间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出院后改为华法林片继续治疗。华法林可阻断某些凝血因子合成中谷氨酸的羟基化,使其停留于无活性的前提阶段,影响凝血过程,这些凝血因子包括
A. Ⅲ、Ⅶ、Ⅸ、Ⅹ
B. Ⅱ、Ⅶ、Ⅸ、Ⅹ
C. Ⅻ、Ⅶ、Ⅹ、Ⅸ
D. Ⅱ、Ⅶ、Ⅹ、Ⅻ
E. Ⅱ、Ⅴ、Ⅸ、Ⅹ
5. [单选题]易发生肾损害的药物是
A. 普萘洛尔
B. 庆大霉素
C. 硝西泮
D. 林可霉素
E. 己烯雌酚
6. [单选题]混悬剂中添加胶浆剂的主要作用是
A. 分散
B. 絮凝
C. 润湿
D. 乳化
E. 助悬
7. [多选题]葡萄糖的特殊杂质检查项目有
A. 亚硫酸盐和可溶性淀粉
B. 微生物限度
C. 蛋白质
D. 乙醇溶液的澄明度
E. 溶液的澄明度与颜色
8. [单选题]关于治疗药物监测,叙述错误的是
A. 定量测定血药浓度
B. 便于实现给药个体化
C. 常用的英文缩写是TDM
D. 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E. 原则上,临床应用药物均应监测
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痿病常见病因的是( )
A. 湿热浸淫
B. 情志失调
C. 感受热毒
D. 饮食所伤
E. 房劳体虚
10. [多选题]《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标有
A. 到"十二五"末,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B. 到"十二五"末,零售药店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
C. 到"十二五"末,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
D. 到"十二五"末,药品经营100%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E. 到"十二五"末,药品生产符合2010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11.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的有( )。
A. 进行药品价格监测
B. 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C.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和发生率
D. 确定风险因素,探讨不良反应机制
E. 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新信号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B. 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 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D. 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E. 可弥补其他剂型不足
13. [单选题]不属于人血白蛋白适应证的是
A. 营养不良
B.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内压升高
C.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腔积液
D.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E. 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
14. [多选题]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合谷
B. 三阴交
C. 肾俞
D. 至阴
E. 大椎
15. [单选题]肾功能不良的病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
A. 多黏菌素E
B. 头孢哌酮
C. 氨苄西林
D. 庆大霉素
E. 克林霉素
16. [多选题]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A.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
B. 制定法规政策时先原则后具体,先综合后分类,逐步到位
C. 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
D. 加强依法监督
E. 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
17. [单选题]用于芬太尼中毒的解救药物是
A. 盐酸烯丙吗啡
B. 谷胱甘肽
C. 二巯基丁二钠
D. 氯丙嗪
E. 亚甲蓝
18. [单选题]下列药物的相互作用中,一般使药物代谢增加、药效降低的作用是
A. 协同作用
B. 酶抑作用
C. 酶促作用
D. 敏感化现象
E. 拮抗作用
19. [单选题]b.i.d.是bisindie的缩写,它的拉丁语意思是
A. 一天两次
B. 两天三次
C. 一天一次
D. 一天三次
E. 三天两次
20. [单选题]药物临床应用是指
A.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医疗过程
B.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过程
C.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过程
D. 对使用药物进行疗效确认的过程
E. 对使用的药物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评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