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儿科护理学正高卫高效提分在线题库(AH1),更多儿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影响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
A. 倾向因素
B. 修正因素
C. 提示因素
D. 促成因素
E. 强化因素
2. [多选题]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终末消毒是指感染源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
B. 预防性消毒是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
C. 随时消毒是随时杀灭或消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D. 疫原性消毒是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散而进行的消毒
E. 疫原性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 [多选题]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呼吸肌麻痹时的表现有
A. 呼吸表浅
B. 呼吸节律改变
C. 咳嗽无力
D. 腹式呼吸增强
E.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4. [多选题]为预防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皮肤感染,护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阴囊水肿可用丁字带托起
B. 与感染患儿分开居住
C. 注意清洁会阴,预防尿路感染
D.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皮肤感染
E. 每日紫外线照射房间2次
5. [多选题]下列符合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原则的是
A. 对于合作的患者,给药方法以口服为主
B. 每日1次或2次给药,急性患者也可3次或多次给药
C. 治疗开始时,即可给治疗量的药物
D. 症状缓解后,需要维持量治疗
E. 治疗量因人而异,需要高度个体化
6. [多选题]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可采取哪些措施
A. 每周测体重2次
B.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C.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D. 水肿严重后每日测体重
E. 按医嘱留取尿标本
7. [多选题]内脏痛的生理特征是
A. 缓慢而持久
B. 不能精确定位
C. 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D. 常伴有恶心,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E. 常放射或牵涉到其他区域
8. [多选题]关于新生儿低血糖症,叙述中正确的有
A. 足月儿出生3 d内血糖<1.67 mmol/L(30 mg/dl)
B. 足月儿出生3 d后血糖<3.3 mmol/L(60 mg/dl)
C. 低体重儿3 d内血糖<1.1 mmol/L(20 mg/dl)
D. 低体重儿1周后血糖<2.2 mmol/L(40 mg/dl)
E. 全血血糖<2.2 mmol/L(40 mg/dl)
9. [多选题]注射胰岛素应注意
A. 餐前15~30分注射
B. 皮下注射
C. 皮内注射
D. 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E. 剂量绝对准确
10. [多选题]对口服补液正确的描述是
A. 适用于中、重度脱水
B. 轻度脱水可给予50ml/kg喂服
C. 中度脱水可给予80~100ml/kg喂服
D. 累积损失量于4~6小时内补完
E. 口服补液溶液为2/3张液
11. [多选题]隐私保密,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对象享有( )
A. 隐私权
B. 自主权
C. 匿名权
D. 名誉权
E. 保密权
12. [多选题]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哪些不妥
A. 体温高热时用乙醇擦浴降温
B. 保持皮肤清洁用肥皂水清洗
C. 衣被干燥、透气、柔软
D. 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E. 保护眼睛、口腔清洁
13. [多选题]新生儿应有的反射活动包括
A. 觅食反射
B. 吸吮反射
C. 握持反射
D. 腹壁反射
E. 吞咽反射
14. [多选题]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基础免疫有
A. 麻疹疫苗
B. 乙型肝炎疫苗
C. 卡介苗
D. 流行性感冒疫苗
E. 百白破三联疫苗
15. [多选题]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可分为
A. 内源性感染
B. 呼吸系统感染
C. 消化系统感染
D. 外源性感染
E. 泌尿系统感染
16. [多选题]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护理措施有
A. 营养维持
B. 皮肤的护理
C. 呼吸功能维持
D. 运动障碍的护理
E.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安全
17. [多选题]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要点是
A.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B. 各种护理工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一次做完
C. 用氧化剂清洁脐部,改变局部无氧环境
D. 细心喂养,保证热量与水分的供给
E. 备好氧气、吸痰器和抢救药物,以防因痉挛窒息死亡
18. [多选题]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包括
A. 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记忆力
B. 独立的思维能力
C.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 善于沟通的能力
E. 娴熟的操作能力
19. [多选题]结核病病人痰的消毒处理应
A. 痰盒收集后焚烧
B. 加等量10%~20%含氯石灰乳液(或1/5量的干粉),作用2~4小时
C. 加等量1%过氧乙酸作用30~60分钟
D. 放在塑料袋内按垃圾处理
E. 吐在痰杯里倒掉
20. [多选题]对患者的教育包括
A. 卫生科普知识
B. 心理卫生知识教育
C. 健康相关行为
D. 就诊知识
E. 康复知识